一、核心定义
自动配置系统代理
指的是在操作系统层面(Windows、macOS、Linux 桌面等)统一设置代理。
一旦设置成功,所有支持系统代理的应用(浏览器、软件更新、邮件客户端等)都会走这个代理。
一般是 固定代理:IP + 端口。PAC 模式(Proxy Auto-Config)
本质上是 一段脚本 (JavaScript),用逻辑来决定某个 URL 或域名是直连还是走代理。
PAC 可以配置为系统代理的来源,也可以只在浏览器里生效。
二、工作方式对比
三、实际应用场景
自动配置系统代理
家庭用户:直接设置代理服务器上网。
简单场景:一台电脑只需要走一个代理。
缺点:不能区分不同网站的访问策略,要么全走代理,要么全直连。
PAC 模式
企业安全:
内网资源必须直连(如 OA、ERP、涉密网);
外网统一走代理(满足日志审计与防护)。
个人科学上网:
国内网站直连(B站、淘宝),国外网站走代理(YouTube、Google)。
场景更复杂时(多域、多出口、多代理),PAC 是刚需。
四、进一步的关系
其实 PAC 模式常常结合“自动配置系统代理”一起使用:
在系统代理里选择“自动配置脚本 (PAC)”模式;
然后由 PAC 文件决定不同流量的去向。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
👉 自动配置系统代理 = 设置代理的“入口”
👉 PAC 模式 = 决定流量如何分流的“策略引擎”
五、总结一句话
自动配置系统代理:告诉系统 “所有流量都走这一个代理”。
PAC 模式:告诉系统 “不同流量走不同代理,甚至有的直连”。
前者简单粗暴,后者灵活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