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人人都在喝“养生茶”?
现代人“白天拼命,晚上熬夜”,健康焦虑几乎成了共性。于是,朋友圈、办公室、家庭餐桌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养生茶”:
年轻人:熬夜后泡一壶菊花枸杞,觉得“续命”;
上班族:桌上常年放着清肝去火茶;
中老年人:钟爱复杂配方的“十八味养生茶”。
一壶茶,看似简单,却承载着人们 “我在养生” 的期待。
但问题来了: 18味的养生茶,真的有用吗?
二、18味配方逐一拆解
这款“18味菊花枸杞决明子茯苓茶”成分复杂,我们先来看看它们分别在中医与现代营养学中的定位: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有轻泻作用,腹泻者慎用)。
橘皮(陈皮):理气健脾,帮助消化。
桑叶:疏风清热,常用于风热感冒、咳嗽。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咳,但长期过量可能导致水肿。
蒲公英:清热解毒,现代研究显示有一定抗炎作用。
牛蒡根:宣肺利咽,常用于咽喉肿痛。
红枣:补气养血,改善贫血、疲劳。
菊苣:助消化、护肝利胆,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枸杞:滋补肝肾,含多糖、胡萝卜素,具抗氧化作用。
山楂:消食化积,促进消化,但胃酸过多者需慎用。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常用于脾虚湿盛人群。
黄精:滋阴润肺,补脾益气,有抗衰老研究证据。
菊花:清肝明目,缓解眼疲劳和上火。
金银花:清热解毒,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杜仲雄花:补肝肾、降血压,有研究显示具保健潜力。
栀子:泻火除烦,利胆,过量可能伤脾胃。
人参:补气养生,但若剂量不足,仅起“调味”作用。
桂花:芳香化浊,缓解口臭、胃胀。
📌 整体评价:
从中医角度:该茶兼具“清热解毒、健脾养胃、滋补养生、润肠通便”多种功能,属于 “清补结合型”茶饮。
从现代科学角度:确实含有抗氧化、助消化、抗炎、免疫调节的植物成分。
但—— 作用温和,效果有限,更多是一种 辅助养生饮品。
三、真的有益处吗?
✅ 可能的益处:
长期用眼、熬夜:菊花、枸杞、决明子有助缓解眼疲劳。
消化不良、饮食油腻:山楂、陈皮、菊苣帮助消化。
肝火旺盛、容易上火:蒲公英、金银花、栀子能清热。
疲劳、免疫力低:人参、黄精、枸杞可能提升状态。
❌ 潜在问题:
药性偏凉:菊花、桑叶、决明子、蒲公英等凉性成分多,脾胃虚寒者喝多了会拉肚子、胃不舒服。
配方过杂:18味混合,成分复杂,难以针对某一症状精准发挥作用。
慢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肠胃病患者需谨慎,避免加重负担。
孕妇、儿童:不建议随意饮用,因部分成分影响脾胃或子宫平衡。
四、养生茶的本质
一句话总结:
养生茶 ≠ 药物,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提醒”。
它的真实作用可能是:
帮你在电脑前暂停片刻,倒一杯热茶,休息眼睛。
提醒你少吃外卖,多关注身体。
让你通过“喝茶”的仪式感,进入养生的心境。
从科学角度看,最核心的健康来源仍然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而不是一壶茶。
五、科学饮用建议
适量即可:每天 200-400ml,避免过量。
辨体质饮用:体寒、脾胃虚弱者少喝或减配凉性成分。
避免依赖:不要指望喝茶治病,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简化配方:有时候三五味搭配更合适,不必追求“越多越好”。
六、结语
“18味菊花枸杞养生茶”并非虚假,确实有一定保健价值,但它的作用更多是 温和的调养与心理安慰,而不是“药到病除”。
真正的养生,从来不在一壶茶,而在 长期坚持的好习惯:
早点睡
多运动
饮食清淡
保持心情愉快
养生茶,只是你健康生活的一个小帮手,而非全部答案。
⚠️ 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与养生常识分享,不构成诊疗意见,不能替代医生处方与指导。如有慢性病或特殊体质,请务必遵医嘱或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