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玩法为核,硬件为载体
任天堂成立于 1889 年,最初是花札纸牌制造商。20 世纪 80 年代初,电子游戏在北美经历了 1983 年的市场崩盘(“电子游戏大萧条”),但任天堂凭借 红白机(Famicom / NES) 成功进入家用机领域,并用严格的“授权+质量认证制度”重塑了行业信任。
与索尼、微软的性能军备竞赛不同,任天堂坚持:
玩法驱动:硬件性能不是唯一竞争力,创新玩法才是核心。
软硬一体:用第一方 IP 驱动硬件销量。
差异化路线:避开正面性能大战,走娱乐体验创新路线。
任天堂这家成立于1889年的日本游戏巨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涉足视频游戏之前,卖过花札,提供过出租车服务等。直到1981年《森喜刚》的大卖和之后FC(美版名为NES)的成功,才让任天堂逐渐拥有了诸如《银河战士》《超级马力欧兄弟》《塞尔达传说》等众多优秀游戏品牌。
任天堂最早的Color TV系列游戏机都是在日本研发上市的,在海外没有推出和销售。
1977 Colour TV Game 6/15: 1977年,任天堂和三菱电机合作开发的软件内藏型彩色电视游戏机“Colour TV Game 6”和 “Colour TV Game 15”先后上市,简称为CTG6和CTG15,其实根本就是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主机里内藏了15款迷你游戏,唯一区别的是任天堂的老板山内溥指示技术人员故意减少了CTG6的9个游戏选择键。CTG6靠着6个简单版本的网球游戏卖出去一百万套,CTG15也差不多卖了一百万套。
1978 Colour TV Game Racing 112 这是Color TV系列游戏机的第三款。
1979 Colour TV Game Block Breaker 是用来玩打砖块游戏Breakout的,卖出去40万套
1980 Computer TV-Game: 这是Color TV Game系列游戏机的最后一款。主要是让玩家玩Othello奥赛罗黑白棋游戏的。
1983 FC/NES:第三代家用电子游戏机Family Computer,简称FC,也被称作Famicom;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发售时则被称为NES,全称为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因其外壳为红白两色,所以人们俗称其为“红白机”。平台上比较著名的游戏有《魂斗罗 Contra》,《超级马里奥 Super Mario》等等。FC的后续机种是1990年推出的Super Famicom。相应的NES的后续机种是Super NES。
Famicom
NES 红白机
Super Famicom
Super NES
N64:1996年6月23日SFC后续机种Nintendo64在日本面世,并陆续在北美、欧洲上市。
NGC:2001年9月14日,任天堂发布第四代家用游戏机Nintendo GameCube(NGC),先是在日本本土发售。 2001年11月5日NGC投入北美市场。
iQue Player:2003年,神游机在上海首发,成为2000年国家颁布“游戏机禁令”后第一台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售的游戏机。
Wii: 2006年11月任天堂推出了NGC的下一代产品Wii,第一次将体感引入电视游戏主机。
Wii U: 2011年6月8日在E3 2011上的发表会公开了任天堂新一代的家用机Wii U意为“We & you”HD家用游戏机,其主机特色依旧是游戏手柄,内嵌一个6.2英寸的触摸屏,而且可以将主机画面直接传输到手柄的屏幕中。
Wii Mini: 2012年,基于Wii重新设计的Wii Mini上市,这是一款相对纯粹的游戏设备,不支持互联网连接功能。简化得不能再简化,只卖99刀,相当于Wii的儿童版。
跟索尼的PSP系列一样,任天堂也有一系列便携式掌机游戏产品线。
Game & Watch: 这是任天堂在1980年4月28日上市发售的便携式游戏机,也是世界上最早掌上液晶电子游戏机。首款作品《球》8个月时间就在日本本土累计销售300万个。
1983 Computer Mah-Jong Yakuman:这个是个小型设备,24*8*2.5cm,而且还支持两个玩家联机打麻将。
Game Boy: 1989年4月21日,任天堂推出第二代掌上游戏机Game Boy,简称GB。首发游戏有《超级马力欧大陆》、《网球》、《打砖块》和《麻将》。GB拥有多个后续改版机型,分别是小尺寸的GBP,加入背光功能的GBL,及1998年10月发售的彩色屏幕版Game Boy Color(GBC),2001年推出Game Boy Advance,2003年发布的Game Boy Advance Special,这是针对GBA的屏幕缺陷而推出的具有前光系统折叠型掌机,还有2005年发布的Game Boy micro 仅有一张名片大小,第一次采用金属外壳。为将2004年新上市的任天堂DS推销给更广泛的用户,在2005年停产了Game Boy品牌。整个Game Boy系列累计全球销量2.0020亿。
Nintendo DS: 2004年,任天堂发售第三代便携式游戏机Nintendo DS (NDS),双屏幕显示上方屏幕下方触摸屏。配置有麦克风声音输入装置和 Wi-Fi 无线网络功能。DS推出过三款改良机型,依时间顺序分别为任天堂DS Lite、任天堂DSi、任天堂DSi LL(2009年10月29日正式发布,“LL”代表了“大尺寸”DSi LL将两块屏幕的尺寸从3.25寸提高到4.2寸)。
Nintendo 3DS: 这是2011年2月26日推出的第四代便携式游戏机,属DS系列的后续机种,2011年2月26日在日本上市。3DS有四个衍生机型,分别是2012年上市的大屏幕任天堂3DS LL;2014年10月起发售的新3DS,新任天堂3DS LL/XL。
Nintendo 2DS: 2013年8月28日发布并在同年10月12日上市。定位是入门级的游戏设备,采用单一平面机体设计,不支持裸眼3D显示效果,兼容3DS游戏,向下兼容NDS游戏。
Nintendo Switch时代:2015年3月17日,任天堂与DeNA联合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两家公司将进行战略资本提携,通过换股,任天堂将持有DeNA10%的股份。双方会共同开发并运营活用任天堂的角色以及任天堂的知识产权推出面向智能设备的游戏应用,并且推出全新一体的会员服务。会上还确认公司正在开发新的主机,代号为NX。这就是后来在2017年3月发布的Nintendo Switch,简称NS,采用家用机、掌机一体化的设计。
Switch搭配6.2寸屏幕、分辨率达1080p、搭载的Joy-con增加了操控性,支持双人游戏,可以另配pro手柄。Switch游戏内容依靠任天堂的马里奥、塞尔达、宝可梦这几个经典IP;另外任天堂重视乐趣,游戏支持多人互动对战。拓展外设方面有任天堂Labo,折纸箱子可以钓鱼、弹琴等。
2019年9月20日,任天堂发布了Switch lite,相当于NS的入门版,包括红、黄、灰、绿四色,5.5寸屏幕、720p、定位是纯掌机,不支持tv模式,也不支持joy-con。
截止2020年12月31日Switch主机销量7987万台。软件销量(不含无实体版游戏)5.32亿。玩家用钱包投票选出了他们最爱的游戏机平台。
二、家用主机发展全史(含代表作)
三、Switch 系列版本对比(含代表作)
四、掌机发展与迭代(含代表作)
1. Game Boy 系列
2. Game Boy Advance 系列
3. NDS 系列
4. 3DS 系列
五、成败因素分析
六、趋势与展望
Switch 2:性能升级到 4K/120FPS,DLSS+光追补齐画质短板,强化社交与多人玩法。
任天堂路线稳定:硬件迭代延续混合机形态,玩法创新依旧核心。
IP 依旧是护城河:马里奥、塞尔达、宝可梦等核心系列稳固用户基础。
七、总结
任天堂的历史,是一部玩法创新驱动的商业史。
红白机奠定家用游戏机规则
Game Boy让游戏走出客厅
Wii让全家动起来
Switch融合掌机与家用机
Switch 2则在延续理念的同时补齐性能短板,可能开启下一个十年黄金期
技术可以被超越,但独特的游戏体验,能跨越世代。